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

11年4月的紐約美食之旅: Peter Luger



到了紐約的第一晚就吃了精熟於海鮮料理的米其林三星的Le Bernardin,回到姐姐在上東城的公寓已經是午夜了,開了罐Sauvignon Blanc,聊聊天,滿足的在春夜微涼的紐約睡著了。隔天再起已經是十點多了,昨夜的飽足感還沒散去,早餐只喝了幾杯家裡寄來的台灣高山茶,便去吃午餐。



今天中午安排的是牛排館Peter Luger,到紐約來,除了對於精緻美食餐廳的期待,還有對於牛排的渴望,一種對於純粹肉食的滿足,牛排似乎是最容易烹煮的食物了,但肉質的選擇、牛隻的年齡、部位的挑選都是影響牛排好壞的關鍵,再者,紐約的牛排館多如繁星,美式料理的印象除了麥當勞之外就是牛排了,在這些無以數計的牛排館中,存在著一些傳奇的牛排館,傳奇來自於耳語,來自於那些一直被傳誦的小故事,去年11月造訪紐約時所吃過的Keens Steakhouse,從它充滿煙斗的裝潢(以前其實就是個煙斗俱樂部)到大塊的肋眼牛排,充分的體現傳統的紐約或是美式風味。



這次造訪在Brooklyn的Peter Luger也是一家象徵紐約飲食的地標,開業超過一百二十年,不在曼哈頓上,在地鐵到了Brooklyn的第一站,接近河邊的位置不見往日航運時的繁華,如今只剩Peter Luger仍然屹立在此,一進門就可看見他的名氣,滿滿的一面牆上是美食雜誌所賦予的榮耀,Zagat 連續二十多年將它評選為美國的最佳牛排館,這次用餐之後,這個記錄我相信還會保持下去吧!



Peter Luger 傳說中的牛排就是所謂的Portehouse,處於牛的前腰脊,這塊部位的肉質十軟嫩,據說這個部分的肉很少運動到,才會變得肥肥嫩嫩的,而且油花的分布也恰到好處。部位的選擇是牛排好吃的關鍵,之後的熟成(Aging)則是成功的秘技,熟成分為兩種,一為濕式,另一種則為乾式,濕式熟成的採用真空冷藏,是符合經濟效益的快速方法,乾式的功法則較為複雜,將切塊之後的牛肉置於溫濕條件適中的環境,讓牛肉本身的酵素和外在的微生物分解牛肉的組織,對於之後的風味和口感都有提升的作用,Peter Luger的牛肉需要28天的乾式熟成時間,其中的方法仰賴的則是專家的老道經驗。

今天的午餐訂在兩點半,主要的原因是讓昨晚的食物消化,在空腹之下才繼續享用另一頓美食,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對於生活在曼哈頓島上的姐姐,總覺得到了Brooklyn要花很多時間,對於很多的紐約客來說的確是如此,在波登不設限中(Anthony Bourdain No Reservation)有一集到Brooklyn出外景,波登感慨的說,世界各地跑了好多地方,才發現對岸的Brooklyn也有那麼好吃的美食。

坐定之後,發現這裡的服務生都有一定的年紀,少說都將進五十歲左右,搭配著木質的餐桌,有一種進入時空隧道的感覺,上了年紀的侍者,不代表他們具備和靄且親切態度,相反的,他們有一種令人難以親近的高傲態度,米其林上的評鑑如此說:The service can be brusque, but who cares, when you have steak this good? 看來這是他們的風格,不是今天心情不好。



我們點了兩人份的Portehouse,將近24-26盎司,可以想見等會得要打包了,過了十分鐘,在消化了一些具有咬勁和香味的麵包之後,服務生將一大盤嘶嘶作響的牛排端向前來,服務生將盤面傾斜的擺放著,以利油聚集在盤子下緣,俐落的將肉放在我們倆人的盤子裡,再佐以配菜馬鈴薯和Creamed spinach 奶油烤波菜。從肉的剖面來看,medium rare的肉質鮮紅,油光泛泛,外表的皮呈現深咖啡而略帶黑色,咬下去吃後外表薄脆而內在軟嫩多汁,肉香與油香搭配後溫厚柔滑,幸福感油然而生,吃幾口後搭配解膩的奶油烤波菜,味口大開,努力吃完這道美國最美味的牛排。





離開之前服務生問我們還要不要甜點,我們投降般的婉拒了,他送上了ㄧ百年的紀念金幣巧克力,讓我們滿足的離開Peter Luger,下午我們到在Macy’s逛了好幾圈,直到晚上都沒有飢餓感,在Korean Town買了ㄧ些新鮮的海膽,回去搭配著昨晚的Sauvignon Blanc簡單的結束了晚餐。

1 則留言: